执笔为剑,披荆斩棘;挥洒汗水,浇灌理想。优异成绩凝聚日夜坚守,更承载师长与家人的殷切托举。当高三优秀毕业生们带着丰硕的收获迈向人生的新征程,他们笔下的学习经验,便成为了留给学弟学妹们最珍贵的礼物。希望通过这些学习经验分享,让优秀学长学姐们的“学习秘籍”,变成攀登书山的阶梯,登上知识的高峰;变成遨游学海的航船,驶向成功的彼岸!
刘珈瑜
录取学校:南京艺术学院
经验分享:
一、毅力为舟,科学方法为桨:穿越学海的风浪
高中知识的海洋远比想象中辽阔深邃,当高二时各科难度陡然增加,面对如山的知识点和接踵而至的测验,我也曾在深夜里被无力感淹没。毅力并非天生神力,而是疲惫时仍选择铺开演算纸的那个微小决定。
展开剩余87%up主Amy的“三轮学习法”成为了黑暗中掌舵的罗盘。首轮深潜:新课学习后,24小时内进行首次复习,梳理核心概念,标记模糊点。物理的“动量守恒”、历史的“事件因果链”,都在此刻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、推导。二轮织网:周末绘制学科思维导图,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网。数学的函数与几何、语文的文体特征与时代背景,在图中寻找交汇点。当零散的知识有了归属和关联,记忆便不再是孤岛。三轮淬炼:考前聚焦“错题宝藏库”。每道错题旁必注明“病因”和“药方”。定期回访这些“老朋友”,让曾经的陷阱变成坚实的台阶。
二、重燃热情之火:在生活的微末之美中汲取养分
当课业重压让心灵蒙尘,是美术与语文为我擦亮了观察世界的眼睛,重新点燃了对学习、对生活的热爱。
美术——捕捉光影的诗意:有时枯燥的数学知识点让我无味又索然,数学老师娓娓道来时,我不止看到了函数的曲线,更看到了光影照穿浮尘。我想起了转动的星空,想到了艺考汗珠……我开始带着“画家之眼”看世界:班主任的脸,也能是毕加索笔下的科幻;实验仪器精密的金属结构,是冷抽象的几何构成。当日常的数学空间被赋予审美维度,公式仿佛也拥有了温度,即使我从前觉得味同嚼蜡的政治也有了热兵器般激情。
语文——于文字褶皱处聆听生命的回响:语文老师曾经讲过红蜻蜓的故事,再枯涩的沙河也会涌起生命的温度,就像他常说的“生命会自己找到出路”,生命相容相洽的温度多么令人动容……从此同学争论习题时眉飞色舞的神态,手掌握碎落叶那细微的触感,甚至从前“百花园”里觉得老土的大头红牡丹,都成了令我心动的线条和颜色,我也更愿意将这些临摹写下。在一次次观察与书写中,逐渐领悟了鲁迅笔下“无穷的远方,无数的人们,都与我有关”的深意。对生活微末之美的敏感,让议论文论据不再干瘪,让作文情感自然流淌,更让心灵在重压下保持柔软与韧性。
三、一往无前:在理性与感性的平衡中锚定方向
高三的压力如影随形,成绩的起伏也曾让我陷入自我怀疑的漩涡。此时,科学方法提供稳定的框架,而源自生活之美的热爱则是不竭的动力源。.
低谷时的“重启键”:当模拟考失利,我不再陷入情绪泥沼,而是启动“错题回溯”机制,用理性的分析替代无谓的焦虑。同时,我会暂时放下习题,拿起速写本描摹同桌的鼻孔,或是翻开摘抄本默读一段喜欢的散文——在美的沉浸中,心绪得以平复,力量悄然回归。
回归本源的智慧:冲刺阶段,我刻意减少机械刷题,转而回归课本基础概念与课堂笔记的精髓。如同美术创作需反复练习素描基础,语文写作要不断锤炼字词句章,“最深的功力往往藏在对根基的不断叩问与夯实之中”。这种回归,让纷繁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愈发清晰、稳固。
锚定内心的罗盘:重要的不是永不偏离航线,而是永远知道如何校准方向。毅力确保我持续划桨,科学方法指引最优路径,而对生活细微之美的热爱与感知,则如星光,照亮前路,提醒我学习的终极意义——不仅为分数,更为理解世界、热爱生命,成为更丰盈的人。
寄语学弟学妹:
亲爱的学弟学妹们,高中三年,是攀登知识高峰的旅程,更是雕刻心灵版图的珍贵时光。愿你们以毅力为不熄之火,在困顿时守护心中热望;以科学方法为手中利刃,高效劈开学习路上的荆棘;更愿你们永远葆有“发现生活微末之美的眼睛与心灵”——那是疲惫时的慰藉,是灵感的源泉,是让你区别于冰冷答题机器的那抹独特的人性光辉。
“试卷的方寸之间,自有宇宙运行的至理;生活的俯仰之处,亦藏万物生息的哲思。”当理性的求索与诗意的栖居在你们身上相融共生,那份由内而生的笃定与从容,必将支撑你们一往无前,去拥抱更辽阔的人生风景。
朱芷诺
录取学校:南京财经大学
经验分享:
在高一下学期开始的美术课程,由基础的线条训练到之后的立体石膏、速写动态人物,到高三的色彩这之间的困难,说没有是不可能的,最困难的阶段是高三备战艺考,每日速导训练和各种考试,被自己的画丑笑的时候数不胜数。不可否认美术这条路是一条通往大学甚至是更高学府的捷径,但如果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混日子是不可能的。
如何平衡文化课与美术的时间,正确对待考试分数,要有提前应对美术统考的压力,虽然有一系列的困难并且要有将近一学期的时间重心在美术上,文化课要放在次要位置,且要在少将近一学期的时间基础上在次年6月参加统一高考,其中的压力不言而喻。
但回顾高一时候的分数,要考进这所大学可以说痴人说梦、异想天开,我高考的分数是高中三年来最好的一次,算是得尝所愿,圆了我的南财梦。如果没选择美术,我可能准备春招走了,但我又爱又恨的美术最终伴我考进了大学。
美术生的三年,是画纸堆叠的厚度,更是心灵成长的广度。这条路充满泪水,但是我现在回顾有那么多同学在并肩作战互相打气也别有一番滋味。在这条路上我们不是孤军奋战,背后有家长支持、老师帮助、同学鼓励。
未来我将在南京财经大学视觉传达艺术业学习,愿母校桃李芬芳,也想对学弟学妹说:“艺术之路虽艰辛,但每一步路都有支持,每一笔都是成长的印记。”
杨雨轩
录取学校:南京林业大学
经验分享:
当颜料在调色盘晕染开第一抹斑斓,当炭笔在画纸上刻下第一道轮廓,我在二中校园开启的美术逐梦之旅,已悄然走过三载春秋。
依稀记得初入美术班时,我怀着憧憬与兴奋,却也在拿起画笔时,被现实泼了冷水——素描的明暗关系、速写的体块构图、色彩的亮暗纯灰……这些看似简单的关系我却总是把握不住。但在老师的鼓励指导下,这些情况渐渐好转,很庆幸,我并未放弃。
高二集训阶段,压力达到峰值。画室里永远弥漫着炭笔灰与颜料味,同学们低头作画的身影,在日光灯管下被拉得很长。渐渐地,我们似乎进入了瓶颈期,画面总是缺了点“灵魂”。为突破困境,老师们总是会带我们欣赏一下大师的画,欣赏其中的构图、色调、冷暖以及笔触,鼓励我们放开了画,胆子大一些;当然也要“沉下来”,每晚回想一下自己的画作,发现其中的不足,次日找老师同学讨论。当终于画出一幅让自己满意的作品,那种喜悦是无以言表的。
关于学习方法,我总结了三点。
“多看”,多看一些大师的作品,提升自己的审美,多看自己的画面,欣赏自己的进步; “多练”,闲暇时间可以拿出速写板多练习一下,纸上可以是临近的同学,可以是一个小人物,也可以是一件物品,要相信只有足够的量变才能引发质变; “多交流”,和同学探讨技巧,听老师剖析作品,在思维碰撞里,技法和理念都会悄然成长; 放平心态,不被分数牵着走,专注画面的提升。愿学弟学妹们,在美术学习的征途上,怀揣热爱,不惧试错,用画笔蘸满勇气与执着,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。毕竟,每一次提笔,都是向理想奔赴的信号,每一幅作品,都是成长最珍贵的脚步。
图文:刘珈瑜 朱芷诺 杨雨轩
编辑:冯迈 贾玉金
审核:何义 宋永良
发布于:江苏省广盛网配资-配资公司排行-正规配资-低息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