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当地时间19日晚至20日凌晨,伊朗自其中部地区向以色列发射了“流星”系列导弹。这类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超过1500公里,具备较强的隐蔽能力,能够有效绕过以色列空军的轰炸和防御拦截系统,展现出其致命的威胁。
此次伊朗共发射了18枚导弹,但与之前对海法和特拉维夫的持续打击不同,这次的攻击目标转至以色列的内盖夫沙漠。虽然那片地区人烟稀少,却不仅是以色列著名的景点,还隐秘地隐藏着一些战略军事设施,比如以色列空军基地和引人注目的迪莫纳核设施。其中一枚导弹精准击中了当地的高科技产业园区,微软公司的主大楼在这次袭击中受到了重创,现场浓烟滚滚,情形相当惨烈。据以色列官方统计,这次袭击造成20多人受伤。
展开剩余59%在冲突前的几天,也就是从6月13日到17日,伊朗曾采取了连续发射几十枚导弹的策略,然而以色列成功拦截了约90%的导弹。剩余的10%虽然突破了以色列的防空网络,但由于伊朗导弹本身的命中精度并不高,通常在1500公里的射程内爆炸时误差可达300至500米,加上以色列的电子干扰,导致攻击效果仍然不理想。而伊朗自认为最具威胁性的导弹,实际上效果却与预期相去甚远,因此以色列对伊朗的威慑力显得相对轻视。更有意思的是,尽管导弹成功击中以色列,但以方却选择沉默,严密封锁相关信息,使得人们难以获知伊朗导弹突防及打击实情。
然而,随着6月18日的到来,伊朗开始调整其战术,逐渐显露出打击效果。一方面,伊朗开始使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集束炸弹,锁定那些体积较大且防御能力较弱的民用目标以及明显的军事设施;另一方面,他们采用了多波次小规模发射的方式,让以色列的防空系统感到疲惫不堪。
6月18日,伊朗首次利用集束炸弹袭击了海法的炼油厂,造成以色列的电力和蒸汽设备遭遇重创,不得不宣布停产10天,经济损失预计达到8亿美元。紧接着在19日,伊朗又命中以色列国防军总医院及其金融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园,损失惨重。其中,魏兹曼研究所的损毁预计造成的损失高达5.72亿美元,而金融中心更是因遭袭导致股市剧烈波动,潜在损失达到上百亿美元。
从6月18日至21日的短短四天内,伊朗的攻击导致以色列损失预估超过300亿美元。若持续这样的攻击,以色列这个地理面积不大的国家,由于其建筑密集程度高,经济将难以承受。在这种情况下,若伊朗持续攻击一个月,以色列的经济极有可能崩溃,民众的不满情绪也将升温,最终可能导致内塔尼亚胡政府下台的局面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盛网配资-配资公司排行-正规配资-低息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