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最近,关于“预制菜”,有两个事情上了热搜,引起了大众广泛讨论。
❶罗永浩与西贝的话题在网络上炒的沸沸扬扬,现在的结果是:西贝老板贾国龙“嘴硬”,就是不承认西贝是“预制菜”;罗永浩先是跑到香港“避难”,昨天又回到上海,而且开始了带货非预制的湖南菜,卖点就是现炒。
❷上海的虾仁炒蛋,虾仁是臭的,以及之后都AB餐,引起了上海学生家长的强烈抵制与担忧。
但这个两个事件的结果都是:于事无补!
因为推广预制菜,是大战略,只是不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而已。
我也不理解!
2
我国引入预制菜的概念,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美日的经验,尤其日本。
但引入的现状就如同国足学足球,仅仅学到了表面,未能领会精髓。
日本大力推广预制菜,与它的国情紧密相关。
展开剩余66%日本地域狭小,职场内卷严重,上班族大多无暇做饭。
调查数据显示,日本上班族每周做饭次数不超过2 次。并且,日本上班族热衷于工作后的“喝酒社交”,常常聚会到深夜,在这种情况下,吃“预制菜”最方便。
3
在日本,预制菜被称为“中食”(Chūshoku),即介于外食与自炊之间的饮食形态。其监管涵盖从原料采购、加工工艺、冷链运输到终端储存的全链条。例如:
1)所有预制食品必须明确标注生产日期、保质期及储存条件;
2)冷藏便当必须全程保持在4℃以下,且保质期通常不超过72小时;
3)添加剂使用受到严格限制,高风险食材需提供可追溯信息;
4)连锁便利店如7-Eleven、Lawson等均建立自有食品工厂,实行闭环管理。
反观我国当下的“预制菜”市场,尽管2024 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了《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,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、范围,规定生产过程不允许添加防腐剂等内容,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,仍有部分企业存在不规范操作的情况。
一些有良心的企业,如老乡鸡,会清楚标注产品是否为预制菜;但也有不少企业“鱼目混珠”,像多个原称“非预制” 的水饺品牌、火锅品牌、浙菜品牌等,在这次“西贝事件”后,已悄悄撤下了“非预制” 标签。
更恶劣的是,2024 年“3・15” 晚会还披露了用淋巴肉做梅菜扣肉的乱象。
发展预制菜,不能只学日本的“形”,更要学其“神”——即以安全为底线,以标准为基石,以消费者知情权为核心。
嗯,我坚决拥护大政策。
佛曰:一切向内求,而非向外照!
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,我也改变不了“预制菜”的推广大势与《规定》细则的出台时间,能做的就是:尽量不在外面吃饭,尽量让孩子少吃学校的工业饭菜。
今天以上!从我做起!
发布于:陕西省广盛网配资-配资公司排行-正规配资-低息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